“虚拟电厂”让能源高效流动

文章出处:光伏工程设备 发表时间: 2024-10-27 02:35:36

  今年9月,“秋老虎”持续在重庆发威,带来的高温天气给电力系统造成不小压力。不过,有了“虚拟电厂”,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应对用电高峰时从容自若。

  啥是虚拟电厂?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超大“充电宝”,把城市里相对分散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充电场站、工业及民用的可调负荷等元素聚合起来统一响应电力系统的调度,能在用电高峰作为“正电厂”对外供电,也可当作“负电厂”存储、消纳城市系统中的电力。

  作为重庆市首批虚拟电厂运营商,清安储能联合重庆科学城城市运营集团开发及运营的科学城虚拟电厂平台已聚合了近200余个用户。自8月初启动运行后的一个半月内,虚拟电厂不仅在高温天气中发挥了保电保供、削峰填谷的作用,还帮助用户优化能源使用,产生了超过50万元的经济效益。

  清安储能由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孵化。作为在重庆本土成长起来的新能源企业,成立3年来,我们从始至终致力于面向大电网、新能源电厂、工业园区等用户更好的提供高安全的储能系统和综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除了以虚拟电厂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体系解决方案外,公司早早布局了储能系统研发和装备制造,在今年年初全球首发了新一代直冷储能解决方案,希望以此推动行业的升级迭代、加速“双碳”战略部署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常言道,众行者远。乘着新能源产业的东风,借助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新能源体系的平台和政策优势,在“埋头干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学术、创新、产业”相融合的生态建设,与合作伙伴一同“抬头看路”。

  当前,清安储能已与60家企业携手成立了重庆市储能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联盟,共同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链条,进一步激发西南地区储能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和研究单位的合作,期待有更多有关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持续涌入储能这个朝阳产业。

  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底气和技术储备,从今年年初开始,公司又以新加坡、德国柏林为基点,走向东南亚、欧洲以及全球的储能市场。我们始终相信,未来,新型储能系统及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将越发广泛,新能源的应用将越发高效,这个行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舞台。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趋势。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怎么样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非常明显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度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减少相关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说明,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