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长三角铁路春运故事精彩点滴
春运期间,在上海虹桥站候车大厅,许多旅客认出了游园,一些年轻的网友为了一睹她手指飞舞的风采,还特意来她的窗口买票观摩。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游园没有片刻闲暇。随着买票、改签、退票的乘客接踵而至,游园在键盘上操作的手指快速如飞。上海虹桥站售票员游园人物报道全网浏览量超4亿,《新春走基层 手指舞出茉莉香》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时长近6分钟。
从“一山二水七分田”的东部平原,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海之地,记者跟随由江苏开往福建的G1605次列车,在春运人潮中感受铁路服务新思维,激活海丝文化新畅想,探寻跨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读懂流动中国的活力之源。新华每日电讯对此进行报道。
冬日下午,温暖的阳光给安徽合肥站的一辆绿皮车镶出一道金边,蓝白相间的车头一侧,排气口飘出悠悠烟气。列车员站在车厢门边引导乘客:“慢慢来,小心台阶!”走进这辆K8525,“慢慢来”这个词,一下子具象化了。新华每日电讯对此进行报道。
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站徐州东站的候车大厅里,一张张指示清晰的乘车指引地图摆放在车站的醒目位置。为帮助旅客快速找到方向,客运员杨文政绘制出“徐州东站中转换乘流线图”,这一张张地图方便了旅客春运回家的旅途。新华社客户端对此进行报道。
2025年春节马上就要来临,慢慢的变多的人踏上归家旅途。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客运段泰深车队为实现让旅客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列车餐车厨师严格把关食材甄选,紧盯盒饭制作的每个环节,确保卫生和安全。央广网客户端对此进行报道。
今年是列车长张洁经历的第28次春运,也是她退休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春运。担任列车长17年,张洁见证了春运的变化。新华社客户端对此进行报道。
1月14日,2025年春运首日。中午时分,在京沪线连城站至唐南集站间的铁路线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探伤车间职工,驾驶着一辆黄色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对钢轨进行“体检”,为春运列车安全运作“探路”,保障万千旅客的回家路。现代快报对此进行报道。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中午我们一起吃个饭,就算提前过了年!”1月14日,在安庆市太湖县小池站丁振华和家人提前吃了个团圆饭,小站里暖暖的,欢笑声在大山里回荡。安徽日报客户端对此进行报道。
在铁路上海南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橙色防护服,背着白色工具包,穿梭在人们不易察觉的角落,维持着整个车站的有序运行。新民晚报对此进行报道。
今年是龚伟国从业以来第26次经历春运“大考”。于夜间“天窗期”作业、于凌晨发车前结束检查、于白天用碎片化的时间休息……像这样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对于他来说是春运期间的常态。新华社每日电讯对此进行报道。
春运期间,旅客出行相对集中,如何让重点旅客出行更方便快捷呢?在南京站有一个“158”雷锋服务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义务为重点旅客出行提供帮助,成为春运路上的爱心驿站。央视新闻直播间对此进行报道。
95后高铁维修工钟佳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工作协议,原本以为工作地点会在江浙沪地区,却被分配到了这个位于衢九铁路的四等小站,成为一名高铁维修工。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报道。
1月6日早上8点,在安徽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电力仨姊妹”组合又开始了熟悉的配合作业,她们要用4个小时检修一台重达5吨的1600kVA电力变压器。35岁的杨小璇担任本次作业负责人兼汽车驾驶员,28岁的宋怡和24岁的余晴是检修作业人员。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报道。
两鬓斑白,可马功建还是那样麻利,只是说到“退休”时,手上的活儿顿了顿。他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电务段墩义堂电务维修工。墩义堂站是沪蓉高铁合武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坐落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斑竹园镇漆店村的一个山坳上。光明日报对此进行报道。
今年50岁的乔以红是江苏连云港火车站的一名铁路志愿者,她利用业余时间在连云港火车站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已有14个年头。14年来,乔以红放弃了很多节假日,一有时间就到车站进行志愿服务。时间一长,许多经常坐车的旅客都认识她。工人日报对此进行报道。
高铁列车后勤物资的配发保障工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客运段后勤供应车间虹桥库的班组长,54岁的沈单滨已经干了15个年头。刚从事这项工作时,沈单滨负责配发备品的列车还不到10对,备品的种类也不过7种。光明日报对此进行报道。
手指飞舞,让每一次出行都有温馨的开篇。春运期间,在上海虹桥站候车大厅,许多旅客认出了游园,一些年轻的网友为了一睹她手指飞舞的风采,还特意来她的窗口买票观摩。央视朝闻天下对此进行报道。
2月3日,农历大年初六,一大早,95后徐枭雄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来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车辆段。他手持检点锤,腰挂工具包,在客运列车的车厢进行设备检验测试,随后,他钻进车底排查车辆故障。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报道。
春运第一线,上海虹桥站服务“上新” 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央视第一时间对此进行报道。
退休后的诗和远方:银发旅游带火系列产业,开往春天的银发列车。央视东方时空对此进行报道。
开工加速度,浙江杭州:企业新年招工忙,列车上举行招聘会。央视正点财经对此进行报道。
2025年春运,江苏徐州,馓子、山楂糕、蜜三刀 美食温暖回家路。央视朝闻天下对此进行报道。
大国工程遇上春节假期沪苏湖高铁:沿线企业忙布局。央视新闻直播间对此进行报道。
上海虹桥发往贵阳北的G4831次列车是上海的首班春运列车,8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太长,当天就能到家。旅客罗先生和记者说,他没有在上海置办太多年货,老家啥东西都可以买得到,早早回家还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新华每日电讯对此进行报道。
95后李穆俊已在春运列车岗位上坚守了10年。10年前的春运,高铁快餐品类不多,供不应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旅客会自带食物上车,方便面、火腿肠成为旅客的“标配”。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报道。
1月18日,我国自主研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掘进至第2000环,突破4000米大关,距离江心仅剩1600米。光明日报对此进行报道。
今年春运,为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需求,铁路部门精心谋划,增开多趟热门线路列车,并根据客流变化精准实施“一日一图”,确保运力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务工专列”“学生专列”的持续开行,更是让不同群体的旅客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未来网对此进行报道。
中国高铁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质量和优质服务,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吸引全球目光,多国热情参加合作项目,为国际太空探索带来全新活力......这些自主创新成果,正重塑国际产业版图,展现中国智慧对全球发展深远意义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推动全人类进步事业中的担当。
铁路作为大众出行的交通工具,始终以优化客流组织为笔,以提升服务品质为墨,精心绘制着温暖出行的画卷。环球网对此进行报道。
1月14日,2025年春运首日,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创建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国31个主要铁路客运车站同步启动。未来网对此进行报道。
铁路12306网络订票功能一直在优化升级,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轻轻松松完成订票:列车餐饮丰富多样,不仅提供丰盛的米饭套餐、零食饮料,还能够给大家提供外卖配送服务;大多数高铁列车提供了WiFi服务,方便旅客随时在线办公、追剧娱乐、社交互动……随技术的日趋进步和应用的创新,铁路春运慢慢的变方便、安全和舒适。
随着科技的快速的提升,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已成为服务保障亚冬会的重要力量。“分钟级、百米级”气象预报体系通过先进气象卫星、密集地面监测站与强大数值预报模型,提供更精准的气象服务保障,凭借这一技术,能够更科学地规划赛程,确保赛事顺顺利利地进行。环球网对此进行报道。